打造上海金融業開放標桿 太保如期登陸倫交所釋放強烈信號
英國倫交所再迎中國企業。
今天下午,中國太保將通過在倫交所“云發行”的方式舉行上市儀式,成為首家在上海、香港、倫敦三地上市的中國保險企業。這是上海金融業推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里程碑,也是中國太保轉型2.0戰略征程中邁出的關鍵一步。
主動求變之舉
一年前,全球矚目的“滬倫通”在英國倫敦正式啟動。
所謂“滬倫通”,是上交所和倫交所建立起的一種互聯互通機制。兩地上市公司只要符合條件,按照對方市場法律法規,發行存托憑證(DR)即可在對方市場交易。滬倫通下的GDR(全球存托憑證)是由存托人簽發、以滬市A股為基礎在英國發行、代表中國境內基礎證券權益的證券。
GDR的發行,豐富了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模式,是我國資本市場完善全球融資的重要一步。作為植根上海的綜合性上市保險集團,中國太保在滬倫通啟動一周年之際代表中國再度進入海外資本市場,意義不言而喻。
在上海金融國資體系中,中國太保與浦發銀行、國泰君安同為三大金控平臺。近年來,中國太保一直走的是價值增長路線,從賬面上看并不缺錢。即使面對疫情挑戰,今年一季度依然實現凈利潤83.88億元,同比增長53.1%。
“不差錢”為何還要發行GDR?
中國太保集團黨委書記、董事長孔慶偉說:“這是一次戰略性主動求變,只有深刻認識這一問題,才能更好地向國際資本市場推介自己,才能更好地將GDR的發行轉化為轉型動力。”
太保將發行GDR首先定位于服務國家對外開放大局。主動求變之舉,從募集資金用途上可見一斑:70%以上用于境外發達市場及新興市場擇機進行股權投資、合作結盟及兼并收購,逐步發展境外業務;最多達30%或剩余的募集資金凈額將依托中國太保境外投資平臺,搭建海外創新領域投資平臺,包括但不限于健康、養老、科技等方向。
引入戰略投資者
值得注意的是,此前太保GDR計劃發行上限一直為1.25734億份GDR,最終的上市意向函進行了規模縮減。
根據監管規定,如果將上市公司發行GDR比作一次增發,那增發的股份鎖定期即為120天。此后,GDR便可轉換為A股在市場流通交易。120天成為發行GDR公司的重要時間窗口。去年,滬倫通首單華泰證券GDR鎖定期過后,其股票曾受套利交易的沖擊。
對于發行規模的調整,中國太保解釋稱,其GDR發行本身不以融資為主要目的,主動收縮規模就是要維護現有股東利益并希望引入長線投資者。此前引入瑞士再保險作為基石投資者,正是落實上述目標的重要舉措。
根據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獲批的中國太保GDR招股書顯示,GDR價格區間初步確定為每份GDR17.6美元至19美元,預計募集資金總額為19.92億美元至21.5億美元。
華創證券分析師洪錦屏也表示,太保GDR的發行雖然短期將對市場情緒造成一定影響,但疫情下的太保依舊按照此前規劃如期發行,更讓市場看到了公司較強的執行力和轉型2.0國際化布局的決心。
構建國際化布局
立足上海,服務全國,走向世界,成長為一家國際化公司,這是未來30年中國太保的美好遠景。雖不以融資為主要目標,但借助滬倫通平臺發行GDR,中國太保除引入戰略投資者外,客觀上還是可獲取部分外匯,加速推動其國際化戰略加快實施。
在上海國有資本運營研究院院長羅新宇看來,作為上海一張重要的對外金融“名片”,太保在倫交所的上市是上海打造世界一流企業,落實上海區域國資綜改的具體體現,樹立起進一步推進上海國有企業改革和金融業開放的標桿。
“要成為世界一流企業,首先要在全球范圍內去發展,要能夠在全球配置資源,特別是作為金融企業,要學會在全球金融中心的舞臺上參與全球服務、全球競爭,爭取中國金融企業的話語權。”羅新宇說。今年也是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基本建成之年,作為進一步提升金融國際化程度、完善金融服務功能、優化金融發展環境的落地成果,中國太平洋保險發行GDR可謂正當其時。
通過GDR引入更多國際戰略投資者,也可以幫助太保構筑金融改革創新的新平臺,更好服務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。孔慶偉感慨,這次海外投資者參與熱情高漲,也足以看出中國金融企業在全球投資人眼中的吸引力,這也是此次發行得以成功的重要因素。
面對疫情,太保GDR如期登陸倫交所,也向全球釋放強烈信號:中國深化改革開放的戰略定力不會動搖,中國探索全球資本市場合作共贏的決心不會動搖,中國加快國際化進程的腳步不會停滯。
- 上一篇:深化合作共創未來 上海市市長國際企業家咨詢會議舉行視頻會議 2020/6/22
- 下一篇:市稅務局精準施策助外貿企業自救 出口退稅最快2天辦結到賬 2020/6/16